【專欄作家: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小心解讀幼兒資訊(2)


打開facebook或whatsapp,一定會看到不少有關幼兒的資訊,特別是親朋戚友小朋友的近況。例如,你可能會看到別人的小朋友只是10個月已經懂得叫「媽」了,再看看自己的小朋友都是一樣年紀,但「只是」牙牙學語說外星文,作為家長心裡不禁焦急。

正所謂「有圖有真相」,現在連影片都有,家長自然會覺得「人地10個月大就識得叫媽媽,我個仔就冇咁叻喇」。

但我們必需清醒地想一想,影片代表的是否與你的想法一樣? 真相可能很不同。

在學習說話歷程裡,小朋友並不是一開始就懂得叫「媽媽」「爸爸」這些「真字」(Real word)的,而是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當中小朋友會牙牙學語,還會說出一些「假字」(Protoword),意思是小朋友對任何人或表達其他意思是都是說「ma」這個音(或其他音),叫媽媽會叫「媽」,叫爸爸叫「媽」,甚至見到玩具熊也會叫「媽」。換句話說,我們無從判斷影片中的「媽」是「真字」。

第二,即使影片中的小朋友真是說「真字」,但並不代表每位小朋友的學習速度都要一模一樣,更不代表你的小朋友「冇咁叻」。說第一個「真字」的參考年齡是一歲,但一定有小朋友學得較快,小朋友10個月牙牙學語亦都可以是正常的。

相反,有些家長的敏感度並不足夠,見小朋友兩歲還未說話,總會覺得小朋友一上學就會學識說話,「佢遲早都識講嘢架啦!」。沒錯,真的有小朋友入學之後的表達能力突飛猛進,但不代表每位小朋友都一樣。加上,有些小朋友可能真是語言障礙,他們上學後情況都不會有大改善,這類小朋友愈早接受言語治療評估就愈好。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是由四位志同道合分別在不同settings工作的言語治療師建立,我們希望透過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專頁1) 加強公眾教育; 2) 提昇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 3) 分享玩具不同的玩法,分享快樂。

有興趣的爸媽,可以Follow【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Facebook喔!

Photo: Pinterest
Cover Photo: Pinterest


 【專欄作家: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小心解讀幼兒資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