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失敗的創業都是一場腥紅色的落幕。紅,正好也是百元大鈔的顏色。

小長假過後第一天,曾經最大的O2O洗車巨頭博湃養車宣布關閉,而媒體紛紛為這場落幕貼上了「C輪死」的恐怖標籤,透露出對於如今車後市場的隱隱擔憂。

這場洗車O2O行業的大洗牌,早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顯現,所謂「一分錢洗車」背後瘋狂補貼的商業邏輯弊端也不用太過贅述了。然而,博湃倒下后,那曾經的辦公地點——北京大興區一價值不菲的獨棟小樓,還是在無言警示着我們。

比起融資不順、創業失敗本身,對創業者來說,更可怕的是:你正變得不像一家創業公司。

錢不是萬能的

在剛過去的北京「鏈」大會上,知名媒體人吳伯凡發表了「要警惕創業公司里的混蛋」這一精彩演講,可讓人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句極其樸實的話:我們很多人都忘了,一切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創業如此,融資這件事亦如此。

在「全民創業」的時代,大部分創業者其實擁有着強大的「邏輯自洽」能力——我認為我的商業邏輯是對的,我們的模式是走得通的。事實上,隨着這一波互聯網,更確切來說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其實一切看似紅海的行業又開啟新一輪窗口期。

在群雄割據的市場環境下,一切皆有可能,但這並不表示,已有的商業邏輯也同樣適用於你所在的行業。自從滴滴、Uber火了,一時間「一鍵XX」的創業項目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做XX界的Uber」成了一句萬能口號。

模式不夠,資本來湊。「創業公司的三大盈利:2B、2C還有2VC」,早已不是玩笑,真的有創業公司把融資當成了唯一目標,甚至還不在少數。結果呢?大部分都成了媒體筆下那一長串「死亡名單」。

徒留一個疑問:到底是創業改變世界?還是資本在改變世界?

創業從來就不是CEO一個人的事

你能想到最誇張的創業公司死法是什麼?

有吃飯吃死的。

有個創業者,拿了VC一筆小錢,招了一群小夥伴,準備大幹一場。

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公司要招人真的很難,於是和許多公司一樣,硬着頭皮為員工開出了高待遇、好福利。什麼彈性上班時間那是標配;零食飲料無限供應;中飯晚飯甚至夜宵也全包……

這家公司的工作日常是這樣的:早上十一二點員工開始陸續到公司,午飯集體出去找飯店點菜吃飯,吃到下午一兩點那是常態,然後再回來「上班」。

結果怎樣你可能都已經猜到了,產品都沒做出來,錢卻被「吃」完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到隨時就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互聯網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正在滋生創業公司的一種新病——集體的無意識創業。

反而是沒有拿到錢的創業公司還好一點,一旦拿到融資就開始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背上了資本的債。

被譽為「硅谷最牛的50個天使投資人」之一的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這本書中總結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

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里,只有3天順境,剩下的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可創業從來就不是創業公司中CEO一個人的事。

小公司的大企業病

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聯交所上市。6年後,《計算機世界》刊登了一篇名為《「狗日的」騰訊》的封面文章。

那期封面上,一隻企鵝身中數刀,鮮血直流。這恰恰也是當時國內一些互聯網公司與騰訊交手后的狀態。文章詳細敘述了騰訊是如何「血洗聯眾」、「斬殺4399」以及「猛擊360」等事件,更有當事人直接接受採訪「痛訴」。

事件在當時引起了互聯網的激烈討論,支持的、反駁的各執一詞。如果從最傳統的「創業公司」界定上看,彼時已經上市的騰訊已經不能算一家創業公司,但他確實反映了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遇到的通病——傲慢病。

當在某一領域佔據主導性話語權,或者為鞏固自身行業地位,開始擴張、壟斷,而這一切極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自我封閉。

現如今,「大公司」的概念開始覆蓋創業圈。當小米估值450億美元的時候;當滴滴快的合併幾乎壟斷國內出行領域的時候;當一眾創業公司開始設基金做投資的時候……沒有人還會將他們與「創業」劃上等號。我們的互聯網行業發展,開始在以這些跑在前面的人馬首是瞻。

於是,他們開始制定市場的遊戲規則。前面的人跑步前進玩創新,後面也開始極速前進;同樣領先的人原地踏步劃分勢力範圍,行業短期內也難有新跨度。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創新」之路走了這麼久,回頭一看,你離創業已經有多遠?

十年酣戰,58趕集終合併,楊浩涌轉戰瓜子二手車時留下了一句話:「最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不想因為一場戰役,而輸掉一個時代。

有人說:創業就是一群有夢想的人,一起做一件浪漫的事。脫下互聯網創業的那層「情懷皮」,所有公司都將走向管理、指標的現實,但永遠別忘記:像一家創業公司那樣去戰鬥。

文丨Lynn

本文首發於 微鏈創江湖(微信號:welianapp),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想明白這幾點 初創企業終究難逃「C輪死」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