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慢性病會增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致命風險;且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為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其中,「健康隱形殺手」高血壓更是歷年來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疾病、腦中風及高血壓性疾病之共同重大危險因子!

半數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有4成罹患心腦血管疾病!血壓管控好,遠離腦中風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沒有三高民眾的2.84倍及1.93倍,顯見高血壓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指出,近半數新冠肺炎病患有至少一種合併症,前3名分別為高血壓(31%)、心血管疾病(14.5%)及糖尿病(10%),且半數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有4成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沒有三高民眾的2.84倍及1.93倍,顯見高血壓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染疫,其重症及死亡風險高。因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於疫情期間更需提高警覺,居家防疫時仍需於家中定期量血壓、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勿擅自停藥,為自己的健康做把關。且應牢記遠離中風口訣「臨微不亂,送醫FAST」,掌握黃金治療3小時,降低腦中風死亡與失能殘障之風險。

《臨微不亂,送醫FAST》

1.「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ARM)。

2.「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FACE)。

3.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4.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適量的運動可減少18%的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減少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適量運動可減少18%心血管疾病罹病率!防疫動起來,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

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心血管疾病預防照護指引」指出,適量的運動可減少18%的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減少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宋貞儀助理教授呼籲國人居家防疫的同時,仍應提高身體之活躍性,可從走路或其他可融入日常生活之運動形式開始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且建議成年人每週身體活動量為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之有氧適能活動。

民眾可運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高齡者有氧運動」或國民健康署「高齡長者健康操」影片做運動,並提醒年長者於運動時需注意安全且避免受傷。規律適度運動除了可強化心肺功能之外,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降低其罹病率及死亡風險。此外,停經期年齡小於45歲的女性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較高,除平時管控好血壓外,也可透過運動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我的餐盤」聰明吃,6口訣讓您營養均衡又健康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也提醒民眾,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外,仍要注意營養攝取均衡,建議民眾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我的餐盤」;將類別及份量概念帶入,分成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類。

提醒民眾每餐都應攝取6大類食物;掌握「每日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共6口訣,讓您營養均衡又健康。



防疫期間勿擅自停藥,因應疫情可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就近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

控制血壓要3C!高血壓病友防疫顧健康,自我管理不能少

因此,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黃世傑局長呼籲,民眾於疫情期間更要提高對心血管疾病威脅的警覺。高血壓患者及長者於疫情防疫期間,應減少出門的機會,保持室內通風,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並掌握控制血壓3C原則,做好自我管理:

1.每日記得量血壓(Check):平時可利用醫療院所或生活周邊的血壓站量測血壓,家裡若有血壓計,居家防疫即可於家中量測血壓,並監控血壓之變化。

2.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居家身體活動(如做健康操、做家事等)、保持心情放鬆、充分睡眠及維持理想體重,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之風險。

3.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防疫期間勿擅自停藥,因應疫情可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就近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

為提升民眾對血壓值之重視,台北市衛生局結合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療院所、社區健康量測站及民間響應單位,形成健康量測網絡。民眾可透過血壓量測,及早發現異常健康警訊,進而早期發現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


 血壓管控好、遠離腦中風!控制高血壓要3C,做對這些事遠離心血管疾病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