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在本欄中提及越南的農曆新年很有氣氛,文未筆者說在過年時往台北「走春」,看在異地過年的感覺是否很不一樣,數天的行程,卻讓我找到童年的那一股新年的氣味。

人們常說,台灣的新年很靜,特別是年卅晚很難找到東西吃。仍在腦海的童年印記,香港不少食肆過年都會休息,開門營業的往往需要加二、加三結帳。所以我老早就在網上訂了一間連鎖店的店子,可惜臨到台北之時,店子取消了我的預訂,原因是年卅至初四休息。走在商場,連鼎泰豐也關了門,最後只有走到飯店吃自助餐團年。回望近年的香港,不休息的食肆似乎不多,究竟東主是以客為本,還是唯利是圖,我也說不上,但讓打工仔與家人團年,共享佳節,不是更人性嗎。因此,在這裡找到關門的店子,就連不少弓零售或景點,年卅也不營業,反而感到很童年、很療癒。

很多人說,過年總要熱鬧、總要迫,在台灣迫人的地方很多時都是郊區或遠的地方,無論是陽明山、九份、北投和淡水,都很多人很熱帶,反觀市區除旅遊區都顯得冷冷清清,蘋果日報的一個專欄作者曾撰文說享受台北新年的寧靜,其實那寧靜甚至配合到騎樓底的氣味,十足十在香港唐樓下的一樣子。可惜香港,人們的擠迫卻是千篇一律的商場、偽許願樹的林村和迫滿推撞遊客的油尖旺(雖然我都有去),似乎只有街頭的小食能尋回昨日的情意。

農曆新年,不是中國新年,在別國異地的華人世界,反而得到更多的情感,似乎要想定下年出走何方了。

馮志豪

歡迎瀏覽作者面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irben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