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與中學同學打波,對上一次已經是兩年了,不少同學兩年都沒有碰個籃球,不知那來的興致,約了一場,真好。看見不少同學體能大降,這些衛生波真的要多打,一來操操大家的體能,二來可以多見。這些年紀,悲一點講句,真是見一次少一次。



打打波,吹吹水,曾經是同學,大家自然差不多年紀,互相分享一些工作上所見的人和事,特別到肉。

其中一位分享身邊朋友於一家中資手機公司內工作,該公司非常大與很知名,一說出來大家都認識。該朋友與差不多年紀的同事都陸續離開公司,何解呢?

原來當員工年過四十,公司就會開始迫走他們。招數包括把他們放置,或者被安排跟一些無人理的project,又或者經常被調來調去,總之令他們感到無癮,不被重用,自己離開。

當然,這家公司也會炒人,只不過這是最後一招了。其實有傳聞指阿里巴巴也有類似文化,不會請年過35歲的員工。何解把中年以上的員工炒掉?人工高,產能低,沒有年青人般熱血,原因不難明,至少比馬雲退休的原因更易明白吧。

朋友觀察,這類公司很喜歡年青的文化,整家公司整頓得像一班大學生在做project,清晰一點,是類似創業者,非常熱血地工作追夢,life balance盡失,每每做到通宵達旦。試問,普通香港男人,人到中年,穩定家庭,怎能這樣生活呢?

另一位就觀察到一些可以生存的同事,這些一般都有些特質,包括懂得湊老闆、懂present、可以sell到自己的idea、做team leader有板有眼。

朋友舉了一個做IT的例子,有位同事頗成功,幫了一個大型銀行做了一個app,一說出來,原來我都有用。完成後,另一家大型銀行又高薪挖角請他過去。

我問:「寫如此一個幾百萬人用的app,只是一個人的工作嗎?又或者,只有他可以做嗎?」其實寫app不是重點,重點是重新編寫客戶透過此app的交易對數流程,這才是核心價值。當sell到idea,未必只有他自己寫。

當然他也要懂一點programme,也要懂銀行交易運作,更要有點創新改進的概念,而最重要的是他懂得sell idea,又能lead the team去完成整個project。完成了一個大project,有了track record,今天他自然很值錢。

香港打工仔,住家男,有多少中年漢有如此級數呢?若只能做一個踏實打工仔,結果如何?打完波,聽了很多,腦中浮出了四個字「中年危機」,要解決,又浮出四個字「財務自由」。

年青一點,甚至剛畢業的,未必感受到,要領悟到這個處境,的確需要一些人生練歷。還記得十多年前,大家一起出來打波,講最多的是吃喝玩樂,談工作時會討論收入多少或好做與否,久不久會談一點夢。今天再談,卻是中年危機,生活的現實。

當遇上中年危機之時,很多時未必有太多好辦法,年青人,趁還有大量時間值時,好好計劃一下如何解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