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網台,該主持人曾經訪問過百樂兄,因而互相認識,他們近期見面,講述有關一些創投基金的事情,發現今時今日的集資渠道實在超出你我想像。



故事中有位二十出頭的創業家,是一間台灣公司的負責人,原本他找百樂兄是因為希望可以湊集資金,而百樂兄就代表一家VC去與他商討。

負責人找VC,目標是湊得100萬美元,可是商討之後還未成事,可能百樂兄開出一些條件,又或者提出一些要求或問題,雙方需要再次見面。

後來該公司負責人沒有再找百樂兄湊錢,百樂兄好奇了解一下,原來他已經透過ICO湊得2000萬美元,如今該公司被抄賣至市值兩億美元,再沒有資金需要。

以ICO湊集資金比起VC(創投基金)更好,因為VC需要取走一定量的公司股份,而且更會對公司營運有意見。當然,有時有意見也是好事,因為可以給予建議與支援,對創業者尤其重要。

因此,要VC的錢,公司需要犠牲一些股權與控制權。ICO則沒有VC這些要求,公司創造及發行虛擬貨幣之後,可決定是否分紅予獲得ICO配售者,更可以自己加入炒賣所發行的貨幣,隨時賣出獲利也可以。

今天的ICO很瘋狂,如此搞一搞,就能集去過億港元資金。大家可以想像,一般公司搞上市(即IPO)規條多多,文件也好幾百頁,花費數千萬元。

而ICO,可能只需到從某處抄來一張paper,十多頁紙,放上網就可以集來很多資金。重點是marketing,網上做勢,找些網紅推銷一下就更有效果。

這樣的環境,大家想到什麼?我想到科網泡沫時代正是如此,當年人人爭著要改名做dot com。記得連一眾藝人都合作辦一家上市公司出來,後來泡沫爆破後當然一文不值。

不過,當年的科網股dot com年代都不及今天誇張,因為科網股也是上市,有上市的監管機構監察。但今天的ICO,完全free style,不知有多少集資後石沉大海的故事。

今天虛擬貨幣非常流行,但也小心老千處處,如果你知道泡沫所在而選擇一個穩當的方法去擁抱泡沫,又賺到錢,這也問題不大。但有否想過一個問題,你在投資這些「虛」的貨幣時,是否真的買到?

有朋友跟百樂兄說,指自己投資了一些虛擬貨幣,計過數,三個月就可以回本了。誰知百樂兄回了一句:「第四個月你能取回錢再算吧」。

沒有監管,正是混水摸魚的最佳時機,當一個年青人,放張paper集資得過億時,是否繼續幹這盤生意呢?資金是否真的被投到那些ICO項目處呢?小心。

大家有買賣Bitcoin或什麼coin的,若遇到交易平台穩健(或不穩健的),不妨在這裡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