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孩子於暑假期間使用政府的文康設施,這經驗絕對是一場惡夢。黃金泳灘竟有內地小孩在裸泳、泳池暢泳間忽見操普通話的孩童有黃色液體在站立之處飄上來、博物館免費日擠滿內地旅行團、就算連康文署的兒童圖書館也有不少疑似內地市民在蹲著看書和吵鬧,甚至連一張電腦椅子也佈滿尿液要勞煩職員清潔。作為香港人,看著我們的公共資源一再被蠶食,試問怎能釋懷。

近月不少內地報章不斷吹棒香港的設施如何「平靚正」,引來不少內地居民跨境游泳、組隊在港踢足球和野外露營等等。可是他們殊不知香港的文康設施,是受到大量公帑補貼。根據政府2014/15的財政預算,康文署的總開支為68.8億,其中7億8千萬是用於文物及博物館、3億多用於康樂及體育設施,其中包括體育館、公園、游泳池、憲報公布的泳灘等、1億用於公共圖書館,可見此等設施實在是運用了納稅人不少金錢去營運的,若利用公帑去資助外地人使用本港設施,對香港人來說是極度的不公平。

觀乎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內地,公帑營運的文康設施大都是以本地人優先,甚至有劃分本地人與遊客的門票,例如澳門科學館票價是本地人便宜10元、澳門人可憑身份證於周日免費參觀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館入場憑身份證可有100元台幣優惠;俄羅斯冬宮的本地人亦有折扣150盧布的折扣安排。類似的分野實在觸目皆是,我們難以想像非本地人會與遊客劃一門票價錢,甚至在星期三免費日同享優惠。

由於公共設施是基於個別社區需要而作出規劃,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二十八萬七千人就需要提供一個泳池、每十萬人口就需要規劃一個足球場、在每個分區設一所分區圖書館,但亦需要在每二十萬人要設一所分區圖書館。可是隨著一簽多行,內地人頻繁來港不單是購物,他們更把香港視為他們生活的社區,由此可見這將對本港的公共設施構成沉重的負荷。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該「落閘」,重新審視非本港公民使用公共設施的政策,參考公立醫院收費一樣的區分,如非公港居民使用設施應付全費,甚至不可使用某些設施,如足球場。此舉在執行上甚易落實,只要在付款及入場時利用智能身分證,已經能夠成為「E道」的憑證,既方便又快捷。

香港人優先的政策絕非歧視,而是要將公帑用得其所,正如當初政府推出限奶令和減少自由行,也得到不少掌聲,而且他們使用本港文康設施,對經濟亦無裨益,如果能夠落實推行,絕對是民心所慕,相信屆時政府的民望或能推高一點吧!

歡迎來本文作者fb專頁讚好 https://www.facebook.com/sirben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