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好地地,做ODM做了十幾年,打工的或做廠的,都一直平安無事。後來,金融危機殺埋身,客人流失,訂單減少,苦無對策,忽發其想,不如自己搞brand。所以,很多新興的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其實,搞品牌,是件非常辛苦又痛苦的事。想搞好個品牌,就更加困難,好似幻想經歷一段美好的愛情、和諧的家庭生活一樣,根本萬中無一,多只會留於童話故事中。現在於這個高度競爭、訊息極度發達的消費市場,很多像「初生嬰兒」般可愛的品牌,未長大成人已經死於非命。能像lab made、阿信屋、chocolate rain等於市場上落地生根、步步發展的名牌,的確不多。

以前做Design的朋友,搞品牌,很喜歡搞生產線自己出產品。我之前亦曾出過一本實體書,因為,拿起手上,感到實在嘛(當然,當時未流行網上閱讀,電商亦未普及;否則現在搞出版,可能都只是寫寫BLOG就算)。其實,搞實體野、出產品不是問題,而是當中涉及太多parties,亦有積貨、發貨物流、搞上架、暢順銷售渠道等問題,實在太多太煩了,還未計產品定位、推廣手法、宣傳策劃、媒體佈局等……

早前,有幸跟一位朋友交流,談及他的品牌發展路程。

他說,跟伙伴們起初只做freelance design,因為機遇,在討論區展示過一些自己設計的產品後,受到網友大讚,於是在討論區開始接受訂單,竟然連續兩年聖誕節,產品都大賣。後來,覺得與其做B2C太散太吃力,不如全力開拓B2B市場,仲成立了公司,規範化去做。

由於目標清晰,於是他與伙伴便放膽在HKTDC搞的禮品展中首次參展,仲接到日本公司的第一張訂單;之後,設計了一系列可愛的角色,將之形象化、具體化,主打年輕市場,更與東南亞一些文具廠及其他廠商合作,出產包括有鉛筆、間尺、擦膠、坐墊等等,外銷成績亦不錯。當然,跟已成為家傳戶曉的麥兜,能走入電影世界、走入政府廣告做ICON、走入跨媒體領域與不同團體合作,仍有一段漫長的日子,但我相信,這的確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做design或搞創作的人──的畢生夢想。之後,除了做產品一買一賣的銷售生意之外,亦搞埋licensing,一些本地大型商場及便利店,都曾與他合作搞cross-over,業務和收入都趨向多元化,減低風險。

搞東搞西搞品牌,搞咩都好,最緊要的,是了解清楚自己想搞咩、擅長搞咩,至於點搞、點搞好、點搞大,可以慢慢諗。

PS:以下是朋友的設計,都幾可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