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週刊編者按] 作為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對產品的追求有著非同一般的執著。從其在騰訊內部的8小時演講中,可以看出微信產品團隊的獨特氣質。在張小龍看來,關注人性和群體心理,像上帝一樣道生一一生二地去建立規則和系統,並提高使用者體驗品味,才算是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本文就呈現出張小龍這8小時演講的全部精華。

圖片1

一、產品經理要求

1.瞭解人性;

2.瞭解群體心理;

3.產品經理像上帝一樣,可建造系統,制定規則,讓群體在系統中演化;

4.提高自己的藝術品位、品質要求品位/細節體驗品位;作品而非產品;工匠而非設計師;

二、瞭解人性

1.人是懶惰的;

2.人是跟風的、別人都在用,群體智商低於個體智商;

3.人沒有耐心;

4.人不愛學習;

5.人們對隨機好奇;

6.偉大產品應該滿足人的情感需求、滿足人性貪嗔癡;

7.不要改變人們的常識習慣,要設計時順應日常習慣;

三、瞭解群體心理

1.重視屌絲用戶群,他們有存在感的渴望;

2.為群體效應而做,容易傳播放大;

3.沒有設計,只有解決問題;避免戰略行為代替真實需求:打通、整合、拉動、導入、多平臺、全面;

4.需求不來自調研,用戶群大部分都是中庸普通的,他們的回饋只是幫助你瞭解他們是怎麼想怎麼看的;需求不來自競爭對手,大部分產品特性都是沒有什麼價值意義的;

5.需求不來自分析,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分析都是過於理性,而真實的用戶都是感性。爽、好玩,勝過功能。做3秒就想用會用的功能。需要文字解釋的功能需要重新設計;

6.需求不來自競爭對手,從別的產品裡借鑒思考,關鍵是要深刻理解功能特性背後的心理訴求;

7.需求不來自討論。多在微博上觀察普通用戶在幹什麼、他們的時代潮流趨勢是什麼、在什麼場景下、他們感受如何;從用戶交流中發現創新;關注用戶們稱讚太好玩了的功能特性;忽略評論家,沒有任何意義,仁者見仁;

8.你無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你不要以為自己特殊,其實你很中庸普通。滿足自己需求就是滿足用戶需求。

四、像上帝一樣道生一一生二的建造系統建立規則

1.找到需求背後的本質心理訴求。沒有被解構、洞穿的需求都是耍流氓的偽需求,必須要歸結到人的最本質人性。需求來自對當下生活潮流的理解;

2.如果解決方案非常複雜,一定是目標問題定位不細分;

3.產品是演化而來,而非規劃出來的。讓用戶推動用戶;

4.面向階段性目標,不過度設計。不在1.0做2.0該做的;

5.只抓主場景,不做全功能;面向場景來做設計,而非面向功能列表;面向場景才能取捨;面向階段性目標才能取捨;

6.除了核心功能,其他都可做成可卸載的外掛程式;

7.條理清晰勝過視覺表現;分類,化繁為簡;單一路徑,不要多入口多出口;抽象洞察本質,方能化繁為簡;極簡方不被超越因為無法超越。如果一個特性不能讓人興奮不如不做;

8.先做產品結構,之後才是功能細節;產品結構是骨骼,不可多變和複雜;創作從骨骼開始,而不是先造肌肉。

五、提高用戶體驗品位

1.不要損失體驗,不要為了流量和收費到處加入口;

2.別讓我思考,每個對話方塊都有一個明顯的預設按鈕;

3.回應性能永遠是第一體驗;

4.有調性的產品才會演化,讓技術產品散發人文氣質;

5.發佈:歡迎頁:讓歡迎頁成為你的產品發佈會;

6.上線:上線是為了驗證想法,是為了改進;

7.運營:硬導入用戶,只會給用戶留下壞印象。KPI是好產品的副產品,不為KPI改變產品;

8.運營:尊重客戶隱私,不要老想著收集使用者資訊對自己有好處。

[IT時代週刊編後] 隨著互聯網產品的日益豐富,Facebook,Pinterest,Instagram,Path等解決了“存在感”的問題(存在感是指人離開了sns就覺得自己與人群脫節被孤立而無價值),但這些產品在中國不能普及,因為中國人面臨的問題比存在感還低一個層次,是“生存感”。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既有生存感的壓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這些人就是“屌絲”,這是中國互聯網的主題使用者心理和需求。所以就像張小龍所言,應從瞭解屌絲群生存和心理狀態入手,搞清屌絲,就把握住了用戶群。[責任編輯 周冬樂]

 

 


 微信之父張小龍內部8小時演講完整乾貨:如何做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