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未來 10 至 20 年間,本港約有 100 萬個工作職位有較高風險被人工智能取代。圖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於 7 月 19 日視察勞工處北角就業中心。(政府新聞處圖片)

智能危機有機會在香港殺到埋身?起碼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最近的研究終於在民間引起一點迴響。話說研究中心委託牛津大學科技與就業研究小組,按香港統計處資料作深度分析,結果是:未來 10 至 20 年間,本港 370 萬就業人口之中,有兩成八、約 100 萬較高風險被人工智能取代,當中秘書、文員、進出口、住宿及餐飲業等低學歷和低收入的草根階層,首當其衝被淘汰。

上述報道未有引起打工仔女哄動,皆因香港現在年輕人被樓價問題逼到牆角,除此之外一切皆無感。而且眼下社會上勞工短缺,大家對於將來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感覺遙遠得不能再遙遠……但 AI 取代勞工,其實香港巳經悄無聲地潛行。譬如麥當勞、百佳、惠康、Aeon、一田等超市和快餐集團,陸續引入自助付款機,省卻聘用不少收銀員,這些便民科技大家或多或少可能都體驗過,但是有多少人直覺感知對就業會造成多大衝擊?

若然真的百萬人失業,在香港引發的社會民生問題,對政府來說簡直是不亞於高樓價問題的噩夢。在這個潛在結構性大失業問題上,其實近年各國都開始未雨綢繆、前瞻性地認真研究 UBI(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或稱「基本收入」)可行性。讀者也許會問:每個月有筆穩定收入,豈非養懶人?德國 Dalia 民調顯示,歐盟 28 個會員國中,平均 64% 公民支持基本收入,僅 4% 表示會因此而停止工作。美國、加拿大、荷蘭、芬蘭、印度、納米比亞等地方,已掀起基本收入的社會實驗風潮。

芬蘭社會保險機構(Kela)上年元旦開始實施社會實驗,皆因該國現行失業補助申請系統相當繁複,改行基本收入,政府預期每年可以節約數百萬歐元的行政開支。美國阿拉斯加州石油產量豐富的地區,居民每年可獲得 900 美元(約 7,000 港元),這些基本收入來自出售石油的收益。加拿大在 40 年前巳展開大規模「基本收入保障(Guaranteed Basic Income)」實驗,得到的結論是:經濟條件改善,不會削弱工作意願,反而降低車禍、意外、醫療等支出,同時減少酗酒、家暴、輟學等社會問題。

與香港隔岸的台灣,則由民間團體推動基本收入,UBI Taiwan 上年 10 月發表《無條件基本收入政策白皮書》,分析台灣需要 UBI 的理由、成本、好處、方法與時程、稅制及社福制度的改革等,最樂觀估計,38 年後便可以落實全民基本收入。

毗鄰我們的澳門,連續 11 年派糖,也可視為一種沒有指標、粗糙框架的基本收入。自 2008 年起,澳門政府每年把由賭業所產生的收入,無條件再分派給居民,最初每人派 5,000 元,一直加碼至 9,000 元,屈指一計,攞足 11 年的人,已獲派 81,000 元!

筆者上年巳經多次提出,香港是時候研究基本收入概念,港府既然有龐大盈餘,又要擔責配合中央,宣傳一個港人沒有甚麼好感、疑似益深圳的大灣區概念,倒不如畫個大餅,提出支持搞大灣區,以後換取到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收益,需要分一部份出來給一個 UBI 基金,用這個方法實驗如何把近年科技泡沫收益實行一次可持續性的「還富於民」!

無謂君 Facebook(微信 ID:i-quan)


 大灣區、科技泡沫溢價 是時候還富於民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