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媽媽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有時候叫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
孩子就會表現出來那種愛答不理的樣子,家長就像是在對牛彈琴。
這種家長“對著空氣講話”的事件幾乎每天都發生在各個家庭裡。

孩子對於母親前兩次的喊話都是充耳不聞,
第三次好不容易有了回應,卻是一點行動的意思都沒有。
就好像是只要媽媽不發火,喊話就注定沒效果。

那麼為什麼平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每當這個時候就像“失聰”了一樣?
其實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大多數都是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特別的專注於做某件事,只有特別少數的孩子是故意不理母親的。
無論是這兩種哪一種,都有可能是媽媽們的喊法不對。

那麼各位媽媽在教孩子的時候都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不要遠程喊話
許多媽媽在有了孩子以後就會覺得分身乏術,
自己一邊要忙活各種各樣的家務事,一邊又要照看孩子。
所以很多媽媽都會選擇在自己忙著幹活的時候遠程喊話。

有一個母親分享過這樣一個經歷:那天大概是晚上8點鐘,
她忙著哄二寶睡覺,大寶自己在客廳裡玩積木,
她就喊了一聲讓大寶趕緊去洗漱一下準備休息了,
得到大寶的回應以後她就繼續給二寶講睡前故事。

半個小時過去了,二寶已經睡著了,她走出客廳發現大寶
還是坐在沙發上孜孜不倦地玩著玩具,這時她有點不高興了,
就用比較嚴厲的語氣讓大寶抓緊時間把玩具收拾掉,
可是在她洗漱完已經九點時來到客廳大寶還是在玩。

這種情況孩子看似是回復了母親,可是實際上
根本沒有把媽媽的話當回事,這當然會惹得媽媽火冒三丈。

看似這種事情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大人們做得不對。
因為孩子看不到家長時,對於家長的話就不會非常重視,
所以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大人們應該停下手上的活,
走過去先叫孩子的名字將他的注意力轉移過來,
再說清具體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這件事很重要,他自然也就會重視起來。

2.喊話時突出重點
孩子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他的理解能力可沒有成年人那麼好,
所以喊孩子去做什麼的時候就應該突出重點,話中不要有別的指示。

比方說:
“你能不能抓緊點時間,作業這麼晚了還不寫完,
一會磨磨唧唧的寫完睡覺時間又晚了,明天起不來床遲到了老師又得說你”。

這句話改成簡單的:”快去寫作業”。
孩子更容易理解,就算需要孩子做多件事也要分開來一件一件說,
因為孩子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過多的信息。

3.不要反复催促
有些父母給孩子下達指令以後孩子沒有第一時間去做,
父母就會忍不住地一遍一遍重複。

其實這樣做不僅不能夠起到催促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覺得
父母的指令不用第一時間就去完成,反正一會還會再說。

就像有些人早晨定了好幾個鬧鈴,第一個鬧鈴響了之後
就會心安理得的躺回去繼續睡,因為他知道後面還有好幾個鬧鈴能叫醒自己。

如果對孩子說過一次之後孩子不去完成,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去反問孩子剛剛讓他做什麼。
這時孩子腦海中就會產生剛剛父母下達的指令,他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

4.換不同的方式叫孩子
家長每天叫孩子的事情有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大多數都是吃飯睡覺這類瑣事。
所以想讓孩子及時執行需要提起孩子的興趣,
比如說可以將“吃飯了”改成“快來看媽媽今天給你做了什麼好吃的”。
這樣每天用不同的話叫孩子,孩子的積極性會有非常大的提高。

5.一直盯著孩子
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為一直盯著孩子就表明了父母
認為這件事很著急很重要,而且孩子會擔心不去執行會惹怒父母,
就會很快的去執行父母的指令。

因為這個方法需要比較充裕的時間,所以家長也不必要每天都去這麼做。
在有條件的時候去這樣做,長此以往孩子的執行力會越來越高。

Reference:精彩文章:維護夫妻生活〝情趣〞很重要,9個破壞性生活的“兇手”,你遭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