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部經常感到搔癢難耐、一碰就痛?卻怎麼都找不出原因?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私密處太敏感」?中醫師提醒,小心可能是外陰前庭炎惹禍!發作時不但會讓女性外陰、陰道等部位出現搔癢、熱痛等不適,嚴重時甚至輕輕一碰就會讓人刺痛不已,不論走、做、臥都痛不欲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什麼是「外陰前庭炎」?醫師帶你看懂前庭位置,常見症狀、成因、治療方式

到底什麼是「外陰前庭炎」呢?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女性的外陰前庭部,其實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生殖構造,它位在小陰唇內側底部,上半部介於小陰唇與尿道口之間,下半部則位於處女膜外圍底下。

且除了位置特殊外,女性外陰前庭部上更佈滿了整排的小腺體,扮演著分泌能滋潤尿道口及陰道口的液體的重要角色。當陰道內的細菌感染到外陰部時,就可能導致前庭腺體發炎的情況發生,造成內陰唇泛紅,以及私密處搔癢、疼痛等不適出現。

除了解釋什麼是外陰前庭炎外,周宗翰中醫師也進一步針對中西醫的臨床處置方式加以說明,其提到,一般在臨床治療上,西醫多會開立抗生素合併打針治療、外塗式藥膏等方式來處理。

至於中醫部分,雖然因沒有內診的權利,很難直接診斷就醫者是哪裡發炎。但藉由患者對於症狀,搔癢、疼痛部位是在外側還是陰道內,以及分泌物狀況的描述;加上望聞問切、辯證論治,多能判斷患者有無外陰前庭炎困擾,並依照其體質不同施以合適的治療、調理方式。



民眾若有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不佳等問題,就可能導致白帶異常,也就是中醫俗稱的「帶下病」的發生。

十女九帶?小心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不佳,恐釀「帶下病」上身害健康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事實上,中醫認為「十女九帶」,帶下是婦女常見的困擾。正常的女性由青春期開始,因腎氣充足、脾氣健運、任脈通調,除了經期準時報到外;因帶脈堅固,陰道內會有正常的少量透明無味的黏性液體,尤其在排卵期間分泌量會大增。

且分泌物也具有「潤澤陰戶、防禦外邪」的作用,能幫助陰道維持弱酸性,抵禦外在病菌的危脅。可一旦民眾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不佳,就可能導致白帶異常,也就是中醫俗稱的「帶下病」的發生。

周宗翰中醫師指出,古代婦科名醫傅青主在其所著的《傅青主女科》一書中就曾指出:「帶下俱是濕症」,濕邪是帶下病的關鍵。且中醫臨床認為,帶下根據色澤、型態的不同,成因也會有所差異。

如果,帶下色白量多且青淅,則屬「白帶」,多因脾虛濕盛、肝鬱不舒、帶脈不固所引起;如果帶下色黃濃稠,屬「黃帶」,多因濕熱互結,下注產生。有帶下困擾的女性,應避免吃過多冷飲冰品,脾陽如果受損,體內多餘的水濕無法排除,形成痰飲,不僅造成身體的肥胖,如果下滲到帶脈,帶脈固攝不佳,就會造成白帶增加。

中醫談前庭發炎,與「濕熱生蟲,蟲蝕陰中」有關 善用漢方坐浴沖洗助舒緩

而中醫認為外陰前庭發炎則多因「濕熱生蟲,蟲蝕陰中」所致,因此在調理上除了對症內服有利去濕熱的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五味敗毒散外;多會建議可額外搭配外用法,在醫師開立下,使用漢方塞劑來輔助調理私密處環境。



除了說明中醫臨床如何處置外陰前庭炎外,周宗翰中醫師也特別推薦大家一款「漢方坐浴藥煎」,提供給有外陰前庭炎困擾的婦女朋友做為日常沖洗、保健、舒緩參考。

除了說明中醫臨床如何處置外陰前庭炎外,周宗翰中醫師也特別推薦大家一款「漢方坐浴藥煎」,提供給有外陰前庭炎困擾的婦女朋友做為日常沖洗、保健、舒緩參考:

★漢方坐浴藥煎

材料:苦參、蛇床子、蒲公英、黃連、黃柏、土茯苓各5錢,以及川花椒、枯礬各2錢、薄荷腦1錢、冰片1錢。

作法&用法:

1.苦參、蛇床子、蒲公英、黃連、黃柏、土茯苓、川花椒、枯礬研磨備用。

2.取2000c.c.清水濃煎上述藥材,先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半小時即可熄火。

3.以棉布袋將藥汁過濾,去除藥材後,加入薄荷腦與冰片。

4.放涼至接近室溫後即可用來沖洗與擦拭外陰部。

作用:

苦參、蛇床子、蒲公英、黃連、黃柏、川花椒能解毒燥濕,有輔助殺菌、消腫、止癢之功效。而枯礬、冰片則能斂瘡燥濕,且可促進黏膜水腫的吸收;薄荷腦與冰片則有鎮靜消炎的功效,一同使用能發揮廣泛性輔助抗菌的作用,對於舒緩前庭炎與陰道炎有不錯益處。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婦女朋友想要避免外陰前庭炎上身、反覆復發,除了積極調理外,更應避免長時間使用衛生護墊,養成平時下半身避免穿著過度緊身的褲子;盡可能挑選棉質且寬鬆、有抑菌作用的內褲款式,並勤加更換,盡量保持陰部、尿道乾爽透氣的習慣。

此外,平常更因避免過度使用陰道灌洗液,以防破壞陰道的好菌叢。同時,養成規律作息、定時運動、避免熬夜的習慣;日常飲食多攝取新鮮蔬菜,避免食用太甜、冰冷或是辛辣的食物,且感染發生時避免從事性行為,都有助於減緩私密處感染、發炎不適的發生。


 外陰部碰就痛,是私密處太敏感?小心外陰前庭炎作祟,坐浴沖洗助舒緩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