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需要反思的嗎?大家都不過在衝流量衝讚數衝互動率而已。 

有朋友傳我台灣博客黃郁棋先生的文章,說台灣的網路媒體生態,令很多傳媒工作者很懊惱。因為他知道,這些文字,放上網,就會有人看。而這些文字,很多時候,都沒有太多營養: 

一、兩岸與國族問題。該叫中國還是大陸?強國人是不是玻璃心又崩潰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外媒怎樣看待台灣?總統是共匪怎麼辦?蔡英文向中國示好?還是在向共產黨選戰? 

二、各說各話的問題。廢死的人怎麼可以這麼虛偽?你憑什麼認為政府的正義可以殺人?廢核後是不是要用愛發電?擁核是不是核廢料可以放你家樓下?柯文哲到底是在惡搞,踐踏專業,還是在為了人民為了政府對抗萬惡的財團? 

三、生活瑣事。這件衣服到底是白金色的還是藍黑色的?這兩個人談了四年戀愛居然是親兄妹?哪幾個做愛姿勢最經典?看完這幾張圖,十三億人都震驚了。 

每天都有無數「無謂的」資訊流,穿過你的腦海、剝奪你的精神、吃光你的時間,不斷消耗你的生命與健康。有些時候,你真的不知道每天處理這些瑣碎的事,到底對誰好? 

資料來源:http://www.hungry.tw/2015/06/Retire.html?utm_content=buffer4e4fc&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campaign=buffer 

香港有什麼不同的?講讓座、講地鐵的,一定有人看。於是報紙就派記者去捉年輕人不讓座,直至現在,都沒有人對那個「被拍的青年道歉」。

中國遊客在香港的醜行,一定有人看。

怪獸家長,港孩,港媽,一定有人看。

港女,五百元人情你給我之後去酒店吃飯我覺得不爽之類的文章,一定有人看。 

有一種XX叫XX,談感情,講關係的,一定有人看。

鬧梁振英的,講政客的,認真談政治論述的,看不看?不,不會。因為,大家都不是在網路尋找知識,而是尋找快感。傳統媒體的工作者,又沒有創意,又不肯投放資源,整天追著幾個網媒轉來轉去,那個人炒起議題,之後就跟進。新聞媒體失去了他們本身的功效,為了衝流量而放棄報格的傳媒工作者大有人在,結果網路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資訊,不足為奇。畢竟在舊媒體時代,大眾市場都充斥大量沒營養的東西,有營養的東西也不是人人想吃。市場不只是得一塊,我明白。但當大家都在衝數字衝流量的時候,應該放什麼上網路,吸引讀者,從而令讀者有點得著,又再回來,這點品牌建立,需要時間,需要金錢投資,也需要力氣去思考。可惜,現在有能力做這些事的人,在傳媒幾年,就會轉行。道理簡單不過:錢不夠用,到時辭官歸故里的人,就會被漏夜搶鍵盤的新血頂替。

結果,我們看到的,來來去去,都會只是那些東西。隔幾年就提你一次,那幾個做愛姿勢最經典。我仿佛聽到投資者說:「重覆有什麼所謂?讀的人,又不同了。年輕一代長大了,會做愛了,就會想知道那幾個做愛姿勢最經典了吧?對不?寫這些吧,反反覆覆就好。人類要的都不外乎是那些東西,要不然,為什麼content farm長做長有?」 

對對對,老總,沒什麼事,我出去幹活兒了。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