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提出更新中文科課程指引,其中提及「學生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以「加強學生與內地、海外的溝通能力」之名,建議將簡體字納入中、小學教材的一部分。學民思潮基於學生之個人語言發展及保護香港文化之故,強烈反對並作出以下數點聲明。

小學及中學階段的學童,其語文能力尚處於發展階段,校本課綱中若有繁、簡字混用情形,可能令學生在辨別上處生混亂,或有機會導致無法正確措詞用字,恐窒礙學童母語之認知及學習。同時,學校亦可能藉簡體字之名義,大增學生之工作量,例如抄寫繁體字與簡體字詞語、繁簡體文章閱讀練習等,更有機會納入學生評量的一部分,無疑令原本沈重的中、小學課業壓力,百上加斤。

現時教育局課發會所提之簡化字,實屬「中國規範漢字」,與古時簡化之漢字有所出入。中國規範漢字,爲中國共產黨之「漢字改革」下的產物,以「提高識字率」之為名在國內推廣,實爲推動「漢字拉丁化」,竭盡所能去除漢字字形本身之語素,令原先字如其義的漢語,變得艱澀難懂。同時,規範漢字之簡化,字間本身的對應關係錯綜複雜,對外國的漢語學習者已相當難以理解,更遑論本港以粵語漢文爲母語的本地學童?

簡化漢字以及俗字本無不軌。中國歷代古籍均有俗字等非標準字形存在,部分現行標準字形更屬古時漢字之複雜化形體。非標準漢字的識讀能力,可透過課外涉獵強化,以增進閱讀古籍、研究漢字學之效,此事絕非不可;惟小、中學生仍處於身心發展期,教育局以「普敎中」、「國敎」、甚至是現時提出之「識簡」政策,無疑是教育局及港府之「政治任務」,意圖聯手同化香港與中國之教育體系,加速中港融合之效。

香港現行的粵語及漢字,乃中華文化數千來碩果僅存的文化資產,歷盡英治、中國十年浩劫依然完好無恙,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應當盡全力保育、復興。外來的「規範漢字」,不僅未能體現漢字文化應有的美感、字形所顯現的內涵,而且還大肆向香港人自豪的嶺南文化開鍘,摧殘我們固有的語言和文化。同時,各種社會實驗均得知:當今之中國學生及社會人士,在理解大部分繁體漢字並無困難,證明簡化漢字在促進中港溝通之上,毫無必要置入課程中以認讀之。

學民思潮以保障學生全人發展爲旨,反對港府以任何形式實施簡化字敎學。
敎學語言不當運用可能導致學童語言發展障礙,同時簡化字敎學可能使學生課業壓力再度倍增。為避免粵語文化流失,以及學生因中港融合導致權益受損,我們促請政府、敎育局在課程更新中,打消「簡化字敎學」的計劃;並且停止以任何形式推廣或資助「普敎中」政策,逐步將普通話定性爲外來語言,決不可用以敎授中國語文;同時懇請香港各中、小學校,停止以簡化字供學生課後練習,以及不得將其納入各種學生評量。在此亦呼籲所有香港人,共同守護粵語,免受中國規範語文入侵。


 聲明 : 《捍衛粵語文化 取締「識簡」政策》

 https://www.facebook.com/Schola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