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協會及市區重建局都是使用公帑成立的公營機構,其使命俱是發展本港土地,當中房協專注興建資助房屋,而市建局則負責市區老化的重建,連同專責興建出租公屋的房委會,是香港政府推行房屋政策的三大護法。

過去幾年,房協在九龍市區推出「喜」系住宅項目,不但定價合理,而且市場策略頗為成功,故此項目推出往往一Q清袋,銷售效率比起擁躉眾多的知名六大私人發展商,毫不遜色!

房協在委託銷售方面,從不厚此薄彼,對大中小地產代理,俱一視同仁,而且為加強中小代理從業員對項目能正確掌握資料,更會舉辦連場項目銷售熱身大會,由於房協籌備功夫做足,故此示範單位參觀人流縱然不絕,在地產經紀臨場協助下,人流秩序井然,甚少聽聞因為過於擠迫引致不快事件。

最值得本人欣賞的一點是,房協主動改良準買家入票認購的規則,如上周抽籤的喜薈,每位申購人按姓名祇限一票參加抽籤,將為人詬病的「發水」假象降至最低,令官方公佈的入票總數對準備入票的買家更具可信及參考價值。在抽籤揭曉即時發佈分時段的揀樓次序安排,並且沒有刻意利用人潮澎湃,營造現場氣氛去催谷銷情,大幅度改善過去準買家汗流浹背,企立街頭輪候入場的苦況,相信可以對不少發展商未來佈局銷售有新的啟發。

另一個同樣是協助解決市民住屋需求的市建局,估計是要盡量將本身人力資源聚焦於收購舊樓談判工作上,所以主理的很多重建項目都夥同私人發展商合作,做法固然有其可取的優點,譬如市建局可以將不擅長的售樓工作交給有經驗的發展商處理,借助合作夥伴對市場判斷比較成熟,為落成項目爭取最大的利潤,市建局再藉著賣樓利潤強化本身的財政實力,作為日後新籌劃重建項目的資金儲備,而利用分工合作的思維,借力夥伴為建成的住宅單位做好促銷工作,以弥補本身的弱點,碓實明智。

然而,市建局近年無故排擠中小代理行參與九龍區項目的銷售工作,實在有欠交待,並已惹起同業們的怒火,業界正醞釀抗撃行動!